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 推進中國特色人道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
貝曉超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黨支部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堅持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始終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擴大和豐富人道資源的動員和供給,為推動中國特色人道公益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持續推動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基金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全面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引導黨員干部把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深刻領悟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和實際行動,2021年榮獲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模范機關先進單位”“中央和國家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2022年被命名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四強”黨支部。
堅持生產要素創新,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推動管理數智化。基金會進一步加快從內部管理信息化向組織系統、業務流程、項目管理、品牌傳播等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加快項目執行手段及工作方式信息化,使項目在業務端、資金端逐步實現全面數字化,加快治理效能提升。逐步提升數字資源整合、數字化應用能力,聯合騰訊、阿里巴巴共同開發“紅十字急救寶”“社會應急力量數字救援平臺”等項目場景的應用,推動以捐贈方為中心的體系建設,不斷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公益服務能力和服務供給效率,逐步推動基金會從數字化向數智化升級,打造“數字紅基會”。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注重服務專業化,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基金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持續優化項目服務內容,進一步提高服務專業性和對象精準性。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饡榉酪咭痪€提供個人防護用品1490.6萬件,檢測試劑、消殺用品200余萬份,援助負壓救護車等專用車輛255輛,ECMO等醫療設備485臺;安排2.04億元資助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14所定點救治醫院,撥付5.9億元救助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截至2022年底,累計資助大病兒童超過16.6萬名、困難大學生3714名,培訓鄉村醫生、兒科醫生、校醫等基層醫生超過100萬名;援建博愛衛生院站3063所、景區紅十字救護站274所,配建紅十字書庫5199套,賑濟家庭箱24.6萬余只;在公共場所配置應急救護一體機2700余套,為支持交通運輸部“春運交通救護伴行”活動發放22萬只出行便攜急救包,有效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守護人民群眾安全。
堅持創新驅動,促進項目品牌化,助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金會加快推進“紅十字助力鄉村振興項目”“愛眼護眼工程”“罕見病關愛行動”等重點項目,持續開展“安心社區”“安心校園”“紅氣球挑戰賽”“安全童伴”等“紅十字救在身邊”品牌項目,加快AED、應急救護一體機在公共場所覆蓋,升級“紅十字天使計劃”“賑濟家庭箱”“博愛衛生院站”“天使之旅”等傳統品牌公益項目。2018年起,基金會開始探索全國紅十字系統品牌公益項目的互聯網籌資試點工作,發起“伙伴+”計劃,激勵培養地方紅十字基金會的品牌項目建設和互聯網籌資能力建設,2022年,協助發起全國紅十字系統第一屆“5·8人道公益日”眾籌活動,單次活動線上線下累計籌資2.3億元,近五年來全國紅十字系統累計互聯網籌資超過8.37億元。
堅持開放合作共贏,提升平臺國際化,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基金會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陸續設立“絲路博愛”基金、“國際抗疫援助”基金,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援助項目遍及伊拉克、巴基斯坦、敘利亞等54個國家。其中,新冠疫情期間,基金會向遍及五大洲的44個國家發運抗疫援助物資。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基金會將繼續開展海外人道援助項目,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