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黨建網 > 紅色經典
    劉寅:紅色“聽風部隊”的開拓者之一
    發表時間:2023-05-04 來源:中國軍網

    宋海峰

     

      劉寅是我軍通信事業的創始人和我國電子工業的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的題詞,凸現了劉寅在我軍通信事業和新中國電子工業發展史中立下的獨特功勛。

       

        

         “半部電臺開創我軍通訊事業先河,畢生精力貢獻國家電子工業建設?!瘪v足在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題詞前,我仿佛穿越時空在歷史隧道里,聆聽紅色“聽風部隊”開拓者的故事。

        

         我的目光穿越時空。1927年,從安義來南昌求學的劉寅,經常悄悄傳閱《新青年》雜志以及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文章和書籍。這些書籍飽含的新思想和對舊世界的無情鞭撻,激發了劉寅對社會和人生的思索。

        

         《通信元勛劉寅》一書記載,1930年9月,劉寅通過朋友介紹,求師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部電臺中尉報務員王諍,成為王諍手下的一名報務員。這期間,劉寅在親眼目睹了國民黨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行徑后,對國民黨軍罪惡行為深惡痛絕,盼望早一天離開國民黨軍隊。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930年12月30日,在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龍岡戰斗中,紅軍一舉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師部和兩個旅,俘敵師長張輝瓚,王諍、劉寅等10余名無線電技術人員也被我軍俘獲,但由于紅軍戰士不懂它的用途,而把這部電臺的發報機部分砸壞了,只剩下收報機部分還可以用,一部電臺變成了“半部”電臺。

        

         記憶是一曲光榮的歌。劉寅晚年深情地回憶,4天后,毛澤東和朱德接見了他和王諍。毛澤東滿面笑容地歡迎他們參加紅軍,希望他們能好好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而努力工作。朱德也說:“你們先把電臺用起來,敵軍有的我們也會有,沒有的,敵軍也會陸續送過來?!泵珴蓶|接著說“等到將來全國勝利了,全國的電臺就讓你們來管?!?/p>

        

         時間的巨幕上,演繹著王諍和劉寅“半部電臺”起家的故事。1931年1月6日,在寧都縣小布龔氏家廟里的東廂房里,王諍細心檢修好機器,劉寅在室外架起高高接收天線,接通電源后,輕輕打開電臺開關,瞬間就聽到耳機發出唧唧響聲。這清晰而又令人企盼的響聲,向人們宣告:紅軍第一部電臺誕生了!這就是中央紅軍“半部電臺”起家的由來。

        

         《劉寅傳》中寫到:“紅軍無線電臺的設立,標志著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臺的誕生和紅軍無線電偵察事業的開始。1931年1月6日,電臺設立的日子也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偵察情報工作創建日。劉寅也因此成為人民軍隊技偵事業的創始人?!?/p>

        

         把時間的指針往前撥動。從此以后,劉寅利用這臺收報機抄收新聞電稿,呈送紅軍領導人參考,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參考消息》的最初來源。

        

         1931年1月28日,經毛澤東、朱德批準,組建了紅一方面軍無線電隊。從那以后,在艱危的戰爭環境中,電波,晝夜不息在空氣中穿梭,像一把隱形利劍刺向敵人的心臟。劉寅和戰友們不但及時破譯了地方軍閥的密電,而且截獲并破譯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電報,為我軍捕捉戰機和選定戰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遙想在我軍第一部電臺組建之前的年代,紅軍為獲得敵軍的情報,只能派戰士冒險外出偵察,很多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自從我軍建立了“聽風部隊”后,作用堪比千軍萬馬。他們無數次破譯密電,為紅軍決策提供至關重要的參考,保障了戰場指揮通信,確保我軍行動協同高效,讓人民軍隊打出了一往無前的氣勢,建立了新中國。由此,我對“半部電臺”開創我軍通訊事業先河的那段歷史、那群人滿懷崇敬之情。

        

         沒有他們,中國的革命又怎能取得成功!

        

         一生征戰,屢建奇功。展廳陳列的一份毛澤東、朱德簽發的殲滅敵28師命令復印件,揭開這樣一段歷史。在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中,劉寅用“半部電臺”截獲了敵公秉藩師部電臺用明碼同該師駐吉安留守處的一組電波:“我們現在駐富田,明晨出發”。敵吉安臺問:“到哪里去?”敵師部電臺回答:“向東固去”……

        

         看到劉寅送來的抄報紙,毛澤東、朱德異常興奮,仿佛看到了反“圍剿”勝利的曙光,他們迅速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殲滅了敵公秉藩師全部和敵第47師一個旅的大部,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首戰勝利。

        

         “嗒,嗒……”勝由信息通。在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中,劉寅全神貫注,緊握耳機,日夜不間斷監聽敵軍的動向,為紅軍取得“七百里驅十五日,橫掃千軍如卷席”輝煌戰績立下大功。在戰后舉行的蘇區軍民歡慶勝利大會上,毛澤東高興地說:“我們工農紅軍也有了‘千里眼、順風耳’,這是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呢!”

        

         展廳內,搖機員搖馬達發電、劉寅借膝蓋譯報工作的復原場景,仿佛記錄著任紅一方面軍總部電臺報務主任、中央政府電臺主任的劉寅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份陳列在展柜里的泛黃史料記載,劉寅和王諍一道,舉辦無線電訓練隊,為學員們教授報務和機務,在他們的努力下,紅一方面軍逐步建立起具有完整功能的無線電通信體系。此后,訓練隊擴建為紅軍通信學校,直到長征前夕,共舉辦無線電訓練班11期, 先后培訓報務、機務、電話、司號、旗語等各類通信人員2100余人,對以后的中國革命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色電波,傳遞著瞬息萬變的軍情,蘊藏著稍縱即逝的戰機。劉寅熟悉國民黨軍隊電臺呼號和電臺報務人員發報手法,因而能從收報機信號中掌握敵人的行動方向等信息,為中央蘇區第三次、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出奇制勝提供了有效的情報和通信保障,在我軍通信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紅色電波,發出了黨和人民的聲音,凝聚起同仇敵愾的力量。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在瑞金葉坪紅色中華通訊社舊址,劉寅的回憶在我耳際縈回,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開幕。會議開幕的當天,紅色中華通訊社(即新華社前身)成立了,我在電臺播發了會議召開的消息。此后,中國共產黨及勞苦大眾的聲音,沖破敵人的新聞封鎖,傳向全中國、傳到全世界,成為對敵斗爭的匕首,成為鼓舞軍民的號角。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劉寅一直踐行“做革命的魯班石”的座右銘,遇到風險挑戰時, 李大釗“新造民族之生命”的吶喊回響在他耳畔,激勵他破局開路,勇往直前。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笔恰堕L征組歌》中的歌詞。這“奇兵”不僅指的是浴血奮戰的前方將士,也包含后方提供準確無線電情報的人員。劉寅與“聽風部隊”不知破譯了多少沒有密碼本的“天書”,將一串串數字變為漢字。這些漢字匯成了長征路上的重要情報,指導紅軍一次次化險為夷。

        

         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一燈如豆,劉寅熬紅的眼睛卻熠熠發亮。為確保中央軍委領導隨時掌握前方戰況,劉寅按照王諍交代的交替前進通信方式,保證每天24小時內,中央軍委始終有一個分隊電臺在工作,保障了對部隊的調動指揮,為紅軍突破烏江天險、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四渡赤水等戰斗的勝利建立了奇功。

        

         1941年10月10日,毛澤東在軍委三局創辦的《通信戰士》創刊一周年之際的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边@無疑是對人民軍隊通信工作最好的評價,也是對劉寅和他的戰友們最好的褒獎。

        

         紅色電波,使命必達。在抗日戰爭時期,劉寅為建立和溝通黨中央和各根據地聯系,確保黨中央指揮暢通,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8月9日,黨中央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劉寅帶領軍委三局總臺無線電技術人員,一天之內迅速發出黨中央的7道命令,保障了中央對全軍的戰略指揮。雖然戰火已經遠去,但無線電波飛越萬水千山建立的傳奇功勛,則與青山同在。

        

         紅色電波背后,如磐的初心融入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

        

         去年國慶節前夕,在西柏坡紀念館長達56米的“電報”廊前,我看到,在兩側的大理石上雕刻了37份毛澤東和軍委發的電報手跡。在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期間,軍委三局副局長劉寅帶領中央軍委總臺無線電技術人員,為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周恩來曾風趣地說:“我們這個指揮部一不發槍,二不發糧,三不發人,就是每天往前線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聽到周恩來的贊語,一種能完成黨交給的重要任務榮譽感和完成艱巨任務后的愉快同時涌上劉寅心頭。

        

         穿越歲月滄桑,劉寅始終不忘記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錘煉出一名通信戰士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也凝練成一部通信先驅的光輝史詩。

        

         歲月悠長,硝煙散盡是曙光。新中國成立后,劉寅先后在軍委電信總局副局長,軍委通信部第一副部長,原第一、二、三機部副部長,四機部常務副部長等崗位上,為恢復和發展新中國的電信工業,開創新興電子工業立下的功勛鐫刻史冊。

        

         時光流轉,“嘀嗒、嘀嗒”的發報聲已經遠去,但“半部電臺”所承載著的忠誠與擔當歷久彌新,激勵人們不斷向前,也激勵著更多后來者。

        

         老兵已去,精神長存。

        

         (作者系《江西日報》社高級記者)

        

       

    網站編輯:朱琳瑄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

    波多野结系列无码午夜,亚洲日韩天堂网中文字幕,摸进她的小内裤里漫画,欧美金发尤物大战黑人,亲胸摸下面激烈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