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程
調查研究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制勝法寶??v觀我們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在各個歷史時期,調查研究都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而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的各種風險挑戰和困難問題,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調查研究即是我們手中的“利器”。讓這柄“利器”在新時代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用,需做到五個“緊盯”。
緊盯“調研作風”?!白谵k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闭{研不求“深”,不求“實”,將毫無意義?!膀唑腰c水”“走馬觀花”一類的形式主義在調查研究工作中并不鮮見,更有甚者以調研之虛名,換個地方“發表高見”,居高臨下“指導工作”。如若看著材料“紙上談兵”,聽著匯報“指點江山”,在“劇本”和“表演”中調研,又意義何在?“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蔽ㄓ锌钙鹭熑?,身到心到,聽實話、察實情,扎扎實實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才能讓政策措施得到檢驗和完善。但凡要“沉得下去”,則務必找準方向,避免只顧“沉”,而不知道往哪“沉”,忽視了為誰調研、為何調研。在工作啟動之前,就必須秉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這一原則,既“調”且“研”,真正讓問題“浮上來”,把短板“補起來”。
緊盯“深層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期,我們不能圍繞概念、表象而調查研究,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深層次問題上。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開展務實管用的調查研究,確保方向不偏、焦點不散、落實不軟。這就要求我們眼睛往高處看,理解改革發展的內涵;又要往細處看,結合調研對象的實際狀況;同時還要往遠處看,著眼于調研對象的發展目標。如此,調查研究方能有的放矢,工作的突破口、著力點就會明朗。而后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問題,不能回避、不能遮掩,要做到刨根問底、深挖根源,真正分析透徹,實現“帶著問題下去,帶著辦法上來”的成效,確保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當然,改革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一個榔頭砸下去有痕跡就能歇手的事。要做好調查研究“十月懷胎”的準備,舍得花時間和精力把基礎工作做扎實,才能“一朝分娩”出好的成果。
緊盯“群眾需求”。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因此,群眾的問題指向就是調查研究的方向。必須緊盯群眾普遍關心的大事小情,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心系群眾找“問題”,聽群眾的真話、實話和心里話,秉持實事求是,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要和群眾站在一起解決問題,就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氣對情況全面了解,而后選取切口進行研究。因為在調研中,往往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現象,有的調研總感覺跟實際隔著一層,跟群眾隔著一層,跟問題隔著一層,使人感到無法真正弄清問題。這就需要找到好的位置一刀下去,讓問題矛盾筋絡分明,工作思路也就隨之豁然開朗。弄清了問題,才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盼群眾之所盼”,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從而提高群眾對調研工作的認可程度。
緊盯“成果運用”。有調查無研究,有研究無措施,有措施不論證,都不能成為合格的調查研究,一切調查研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運用?!昂饬空{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研究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币驗檎{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科學決策服務,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推進工作。要把調研成果及時轉化為行之有效、具有指導意義的具體決策、制度措施,或是創造性做法,避免為調研而調研、把“白紙變成廢紙”就算完成任務的現象發生。必須明確的是,調查研究是為了回答并解決現實問題,講究時機效果。抓住了時機,調研成果就可以發揮作用。如果延誤了時間,錯過了時機,本可以解決問題的調研成果與當前的實際情況又出現偏差,便也是無用之功。
緊盯“跟蹤問效”。調查研究并非“一錘子買賣”。很多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項調研成果在得以應用時,由于調研隊伍沒有及時做好后續跟進,導致很多落實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不細致、不周全的地方無法得到整改,最終與調研初衷相去甚遠。問題解決得怎么樣?成效好在哪里,需要改進的地方又在哪里?要讓調查研究起到實際效果,必然要做到“跟蹤問效”。既要對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處理,對群眾反饋的情況作出確定,舉一反三、深入思考,按照群眾的需求重新完善后續工作的落實,又要找到其他可能存在紕漏的地方,使工作的推進方向更加符合群眾的期許。我們在工作中時常會“回頭看”,也是同樣的道理。從調研開始,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跟蹤、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循環中抓住上一次調查研究的尾巴,銜接到下一次調研的開端,形成螺旋式的循環,問題才會越來越少,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ㄗ髡邽槭∥惨暯M副組長)
2023年05月09日《新華日報》